2023年暑假馬來西亞短宣隊見證集
Sibu,Sarawak,Malaysia
窄路上的號角聲 / 鄭睦宣
四年疫情封住了出國的腳步,坐上飛機、踏上異國的心情,連新奇與期盼的興奮感都有些陌生。直到日暮時分,接機的車輛駛上靠左行駛的車道,我才慢慢感受到異國的宣教之旅,真的上路了。由於此行短宣結束幾日後,我又要飛往越南開始新的工作旅程。出發前夕,我仍對於緊迫的日程感到有些惶恐,深怕匆促的行程,使我忽略短宣中最重要的事奉心態,只專注於處理各種的行程與生活。
籌備會中國康哥的分享,彷彿晨鐘暮鼓,讓我重新思忖這趟短宣的目的:
「有時我們不完全預備充裕,是讓自己更明白與神同工的恩典,而不把榮耀歸給自己。」
這是一間福音的戰略學校
進入六百多人的畢理學院,正值新學期開始,校園卻不見學生人來人往的光景。即便進入食堂的佈道工作,也沒有太多學生可以接觸。倒是與院長有對話的機會,聽他道出學校經營的目標與困境。原來東馬砂勞越地區的華人佔約40%,而基督徒的比例也高達30%以上。然而,因馬來西亞以政治之力推行回教的傳播,透過種種不平的種族、宗教政策打壓基督教及華人民族。
「信奉回教,或與教徒通婚,偏僻的家裡馬上來水來電,兒女享有優惠入學政策。只是,一旦在身分上註記回教,終生無法更改。」
院長的語氣充滿沈重的憂慮。若想要向穆斯林宣教,僅能透過私下關心極低調的傳福音,信主後的穆斯林也只能在地下教會聚會,有些教會也鼓勵信主的穆斯林一樣回到清真寺聚會,藉此才有機會向寺裡的穆斯林傳福音。曾有穆斯林信主後成為牧師,但依據法律規定,他的喪禮只能以伊斯蘭教儀式舉行,也得葬在伊斯蘭墓園,只有周圍親近的人才知道他的真實身份。
「所以這間學校很重要,畢理學院積極培育幼教師資,為使學生在畢業後回到職場、與聚落,搶先政府將福音工作帶進部落。若再不積極影響原鄉聚落,穆斯林的信仰將從生活、教育、政策等方面滲透整個馬來西亞。」
聽完院長語重心長的解釋,我突然想到一個詞彙脫口而出:「戰略學校,畢理學院是一間福音的戰略學校。」院長點了點頭,這間學院培育的不只是專業,更是職場宣教士。恍若棒喝,福音的目的不只是享受團契與愛心,更應是一種行動,一種靈巧而馴良的組織行動。裝備培訓工人的地方不僅是教會,更是在學校、職場和社區中。倘若福音真是一份刻不容緩的好消息,那麼宣教就不只在團契與教會,更在職場與下一代的教育中。
唯一的目標:培訓職場宣教士
來到馬來西亞的第二夜,短宣隊與學生團契同工餐敘,會中分享校園事工的組織,無論哪一項校園事工,都旨在培養「職場宣教士」。院牧葉牧師一再疾呼同工們,不要忘記在學生團契事奉的唯一目標,成為「職場宣教士」。學校竭力幫助學生擁有會計、程式和教育專業,都是為了讓學生能在未來進入職場,成為有影響力的基督徒。這次我第一次看見一間學校如此有計畫性培育地進行福音工作,培育未來的職場宣教士,相當動容。面對迫在眉睫的禾場,學校積極在培養有專業有使命的工人,而最重要的問題仍然是:「工人在哪裡?」
高達90%的學生在註冊入學時登記是基督徒,但參與學生團契的不過10%,願意持定紀律參與事奉或晨更的學生也僅有核心同工十餘人。即便擁有校園裝備體系與眾多基督信仰的學生。福音工作仍然與世界的價值觀,以及不冷不熱的信仰觀持續拉鋸。在這片宣教士紮根深切的土地上,信仰與現實仍舊在拔河,宣教的路依舊狹窄。
宣教的代價
為了宣教,你願意付上多少代價?
站上1900年宣教士所開拓的詩巫地區,當年黃乃裳領著成千福州人來到詩巫,使基督信仰成為這片土地上的根基。時至今日,詩巫地區成為馬來西亞基督徒與教會最密集之處。數年之後,受中國政府迫害的美國宣教士畢理夫婦離開中國,不是選擇回到故土,反而來到荒涼的詩巫,開始宣教工作。在拉讓江畔,眾多宣教士的生命如江水流淌於這片土地,成就今日的詩巫光景。眼前所見的城區、耳中所聽聞的宣教歷史,一再叩問著我:「為了宣教,你願意付上多少代價?」少了實踐,信仰不過只是意念而已。
有一天的午餐時分,和一位畢理學院的學生團契同工交流,他想成為一位宣教士,只是不知如何開始。那天為他禱告之後,便不斷思考這群團契學生所表現的服事態度。他們並沒有熟稔的服事技巧,也有人一直在團契服事與校園生活之間掙扎,甚至退出。校牧葉牧師則不斷帶著異象挑戰同工們的生命,透過紀律的屬靈生活和校園事工,培訓大專生成為有信仰生命的門徒。在兩天兩夜的營會中,這些大專同工們搬桌鋪床、費心費力地運行整個行政工作。服事中固然需要有技巧又能做事的同工,但忠心而謙卑的服事態度,著實令我羨慕他們的生命。我不禁臆想著這群馬來西亞青年的事奉之路,這群未來職場宣教士的事奉,從今日校園的事工開始。
倘若這份信仰——我們所持守的道——是唯一而真切,為著宣教,我們願意付上多少代價?
廣袤的天空,狹隘的道路
清晨的馬來西亞詩巫,天空還沒有全然明亮。遍地放送著伊斯蘭教的祈禱聲,彷彿宣告這地區的宗教勢力。而教會夜晚的禱告會上,傳道分享他們低調地挨家挨戶叩門探訪的見證。基督信仰在這裡不能像天空雲彩那樣明亮,在伊斯蘭教逐漸渲染全國的同時,最早根植於這片土地的基督信仰,反而如燭火微光。
「你們要進窄門。因為引到滅亡,那門是寬的,路是大的,進去的人也多;引到永生,那門是窄的,路是小的,找著的人也少。」太7:13-14
門是窄的,路是小的。望著詩巫上方廣袤絢麗的天空,再想到這地的信仰挑戰,我更深刻地明白這段經文的含義。放下很容易,只要隨波逐流就可以了,而且這個國家、這個世界也叫你這麼做,你有千萬個理由可以順理成章走上寬大的門路;然而,成為基督的門徒需要一日又一日地委身,一戶又一戶地叩門,要成為一粒麥子埋在那些不情願的事務裡,要在越走越窄的路上選擇相信。在人看來是癲狂的,是無能為力,但上帝的能力恰好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。所以陳牧師即便退休,仍堅守凱勝之家,只為陪伴一群社會和家庭都放棄的勒戒者;所以以琳之家的負責弟兄和妻子陪伴著十多位勒戒女性,又照料整個莊園;所以畢理學院許院長和葉牧師守著這間校園,即使基督教學校的政治與教育處境艱難;所以黃乃裳、畢理夫妻、富雅各等宣教士前仆後繼來到這片泥淖的土地上;所以那些默然做工沒有被記住名字的信徒們,仍在這裡堅守所信的道。
是的,路已狹隘、光已微弱,但上帝的作為沒有因此而衰敗,祂仍在呼召願意持守真道的門徒,神蹟與見證仍然在發生。
窄路上的號角聲
短宣起行前夕,我向上帝禱告讓我能「看懂」所經歷的事,更深明白神的心意。九天的短宣倏然地結束了,回歸日常生活,回歸屬於自己的禾場。求主使我不僅看懂上帝的作為,也能夠回應上帝的呼召。如果這份信仰如此真實可貴,那我們不應該付上代價去追求嗎?
來看耶和華在遍地的作為吧!窄路上的宣教號角早已吹響了,只等基督的門徒邁步向前。
Comments